2.23 常年期第七主日

2025-02-23   思高读经推广中心   阅读量:676

常年期第七主日

 

福音(你们应当慈悲,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。)

恭读圣路加福音  6:27-38

那时候,耶稣向门徒们说:“我对你们这些听众说:要爱你们的仇人,善待恨你们的人;要为诅咒你们的人祝福,为毁谤你们的人祈祷。有人打你的面颊,把另一面也转过来让他打;有人拿去你的外衣,连内衣也让他拿去。有人向你要求什么,就给他;有人拿去你的东西,别再要回来。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,你们也要怎样待人。若是你们只爱那爱你们的人,还算什么功德呢?因为连罪人也会爱那些爱他们的人。若是你们只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,还算什么功德呢?因为连罪人也这样做。你们只借钱给那些有希望偿还的人,还算什么功德呢?就是罪人也借钱给罪人,好能如数收回。你们要爱仇人,要善待他们;借出去,不要再指望收回;这样,你们必有厚赏,而且要成为至高者的子女,因为他对忘恩负义的人和恶人也是仁慈的。你们待人要仁慈,就像你们的父那样仁慈。你们若不判断人,也就不会受判断;你们若不定人的罪,也就不被定罪;你们要宽恕人,也就会被宽恕。你们要施予,也就会接受施予;并且要用十足的升斗,连按带摇,甚至外溢,倒在你们的怀里。因为你们用什么升斗量给人,也用什么升斗量给你们。”

 

 

经文脉络

路加所记载的耶稣的“平原言论”(路6:20-49)共有三个大段落,首先是“四个祝福与诅咒”(20-26),其次是关于“爱仇”的教导(27-38),接着是关于自我批评的“比喻”(39-46),最后是整段教导的结语(47-49)。这个主日的福音主要是关于“爱仇”的教导,但也含有一些其他的主题(路6:27-38)。

 

爱仇(27-28、32-35)

这段经文最主要的重点是关于“爱仇”的教导。我们首先要注意耶稣发言的对象是他的门徒(6:20),因此对路加而言,“爱仇”并不是一般普遍性的原则,而是耶稣的门徒(基督徒)特殊的生活态度。

基督徒虽然经验到天国临在的事实,但是天国的临在并没有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与考验完全去除,这一点对初期教会而言尤其真实。初期基督徒团体在当时社会中是缺乏特殊保护的、弱势的、遭受压迫的团体,基督徒的仇人是比较强势的、握有权势的团体。

路加对生活在这种具体环境中的基督徒提出耶稣的教导:他们应该爱他们的仇人,善待恼恨他们的人,祝福诅咒他们的人,为毁谤他们的人祈祷(27-28)。对于遭受迫害的人而言,他们最后所能做的响应就是“为迫害他们的人祈祷”,路加也在他的作品中提出耶稣(路23:24)和斯德望(宗7:60)作为最好的榜样。

 

“爱仇”是与一切人平安共处

注意到路加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,读者便可了解,这段经文中所提到的爱仇的“爱”并不是一般的情爱之“爱”,并不要求在情感上特别的表达;只有如此爱仇才是可理解的。

爱仇其实就是一个人面对他人应有的基本态度(参阅:申6:5;肋19:18),虽然面对着张力与考验,仍能和他人平安共处。当然,这个态度必须超过人性基本的自然倾向,所以耶稣说“如果我们只爱那爱我们的,或者只善待那善待我们的”,就毫无特殊之处(32-33)。

 

“基督的爱”使基督徒有爱的能力

耶稣的门徒必须超越人性的层面进到更深的层次,这个要求之所以成为可能,是因为耶稣的临在与参与;基督徒永远不可忘记,在我们和所谓的仇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第三者,一个更重要的角色:耶稣基督。

由于我们从耶稣(天主)领受了丰富的爱与宽恕的经验,我们才得到爱的能力,因而能挣脱“报复律”的桎梏,超脱以牙还牙、以眼还眼的恶性循环。当我们和耶稣一起走向他人时,仇人就不再是仇人,我们都是基督内的弟兄姊妹。

 

放弃抵抗(29-30)

耶稣在提出爱仇的教导之后,紧接着要求门徒面对任何不当待遇都放弃抵抗的权利(29-30);类似的教导也出现在玛5:39-42以及“十二宗徒训诲录”中。这个教导使爱仇的言论得到具体的指示,也反映初期基督徒具体生活的社会状况,他们是缺乏保护、遭受迫害的一群,爱仇成为他们生活中常常面对的课题。

 

伦理的“黄金规律”(31)

耶稣要求门徒爱仇、放弃一切抵抗,并非为了息事宁人,避免更大的报复,而是具有非常深刻的理由:“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,也要怎样待人。”(31)这句话从十八世纪起就被称为基督徒基督徒伦理的“黄金规律”,是对于任何报复行动最绝对的批判。

天主对人的态度是基督徒伦理观最深的根源,他们经验到天主不断地宽恕,从不施以报复;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像天主一样对待他,因此他们也应该如此待他人。

 

慈悲的呼吁

这段福音中有一个和“黄金规律”相互呼应的句子:“你们应当慈悲,就像你们的父那样慈悲”(36)。旧约传统对于犹太子民最深的召唤,就是肖似天主(参阅:肋19:2、18),“慈悲”是犹太传统关于天主的特质的描述之一,路加福音对天主的慈悲有特别丰富的描写(参阅:路15),并使之成为基督徒的基本生活态度。

 

不要判断与彼此赠与(37-38)

在慈悲的呼吁之后是两个具体的教导:不要判断他人,与彼此善待。不要判断他人的意思就是不要任意给人贴上标签,或者强行归类。基督徒虽然能够而且必须强调信仰的价值观,但仍应保留他人自由抉择的权利;唯独天主有判断人的权利,谁若判断他人,便是僭越天主的地位。

福音经文最后使用一个商人交易的图像说明人们应该彼此善待。销售谷物的商人大方的将东西送给买主,象征天主的爱胜过法律。耶稣透过这个比喻说明人们不可恶毒地彼此报复,而应该彼此善待以表达出天主无限的爱,因为彼此善待之中,人也更深刻的体验他们由天主所得到的恩宠。

 

综合反省

这段经文中搜集了耶稣不同的教导,耶稣教导他当时的听众,也教导今日的基督徒“爱仇”。乍看之下这是一个过份的要求,但是基督徒蒙召的最高目标是肖似天主,“像天父一样慈悲”。我们在生活中所经验的天主的爱,引领我们超越我们的能力,超越本性的限制,达到天主创造我们的最终目标:和天父一样。

 
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天主教周至教区”、“本站讯”的所有内容,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。内容欢迎转载,但请注明出处。
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本教区或本网站)”的内容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凡教区、堂区或个人投稿,版权虽属本网,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。

教堂信息

服务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