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1 常年期第三周 星期六
常年期 第三周 星期六
读经一(他期待着那座城,这城的工程师和建筑者就是天主。)
恭读致希伯来人书 11:1-2,8-19
弟兄们:信德是我们所盼望的事物的保证,是我们不能看见的事物的凭据。先人们因为有这种信德,而得到褒扬。
亚巴郎因为有信德,蒙天主召选时,就听命往他将要承受为产业的地方去了:他出发时,还不知道要到哪里去。他因为有信德,便寄居在所应许的地区,好像是在异乡,与有同样恩许的继承人依撒格和雅各伯住在帐幕内。因为他期待着那有坚固基础的城,这城的工程师和建筑者就是天主。撒辣因为有信德,她虽然过了生育的年龄,竟然得到了怀孕生子的能力,因为她相信那应许者是信实的。因此从一个人,而且从一个已经失去生育能力的人,竟然生了子孙,如同天上的星星那么多,又像海岸的沙子,不可胜数。这些人都怀着信德死去。他们并没有获得所恩许的,只是从远处观看,并表示欢迎;而且明认自己在世上不过是异乡人和旅客。的确,那些说这话的人,表示自已是在寻求一个家乡。如果他们怀念已经离开了的家乡,他们还有返回的机会;其实,他们现在所渴望的,是一个更美丽的家乡,就是天上的家乡。因此,天主不因他们称他为天主而感到耻辱,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。
亚巴郎因为有信德,在受试探的时候,献上了依撒格;亚巴郎原是那承受了恩许的人,竟然献上了自己的独生子;因为天主向他说过:“只有从依撒格生的,才可以称为你的后裔”。亚巴郎深信天主有使人从死者中复活的能力,因此,天主又把依撒格还给了他:这是一种预像。
释义(彭龙英)
新旧约圣经中对亚巴郎有相当多篇幅的记载。希伯来书作者概述亚巴郎的主要事迹,包括天主要他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域、老年得子、献上天主许诺的爱子等。亚巴郎毫不怀疑天主的许诺,甚至不知道将要承受产业之地究竟在何处,于是他远离“可见”的世界,使自己置身一个不可见,却可以承受产业的计划中,因此,他 成为勇敢的信德典范。
依撒格是亚巴郎没有后嗣指望时,天主恩许赐下;天主要他献出依撒格,作者对这件事的信仰解释是,亚巴郎认为“天主也有使人从死者中复活的能力”,他对天主深信不移,为此得了依撒格。
作者非常推崇亚巴郎的信德,在最困难、最不可能的景况下,依然坚信天主的恩许;并且亚巴郎的信德有了发展与延伸,撒辣、依撒格、雅各布伯都是同蒙恩许之人。虽然“这些人都怀着信德死了,没有获得所恩许的,只由远处观望,表示欢迎明认自己在世上只是外方人和旅客。”(13)唯有透过信德,天主的子民才能看透世界,当它只不过是暂时的,而望向那具有永恒价值的事物。
“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,是未见之事的确证”,亦即信德是盼望的实体,有坚实的根基作支持,这盼望的实体与可靠的根基,就是作者从希伯来书1~10章所介绍的卓绝有成的大司祭-耶稣基督,成为我们信德的根源和盼望。
福音(这人到底是谁,连风和海也都听从他?)
恭读圣马尔谷福音 4:35-41
当天晚上,耶稣对门徒说:“我们渡海到对岸去吧!” 他们就离开群众,请耶稣上船,载他走了;和他一起的还有别的小船。忽然狂风大作,波浪打进船来,小船积满了水。耶稣却在船尾靠着枕头睡着了。他们叫醒了他,对他说:“老师!我们要死了,你不管吗?”耶稣醒来,斥责了风,又向海说:“不要作声,安静吧!”风就停了,大浪也平静了。耶稣对他们说:“为什么你们这样胆怯呢?你们怎么还没有信德呢?”他们非常惧怕,彼此说:“这人到底是谁?连风和海也都听从他!”
释义
马尔谷在结束“比喻”的报导之后(4:1-34),接着报导了四个耶稣的奇迹故事(4:35~5:43)。耶稣曾经行过奇迹,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。然而,不论对具有强烈批判性格的现代人、或和耶稣同时代生活的人而言,这些奇迹都并不是强迫人相信耶稣天主性的证据。
奇迹真正的本质并不是发生了什么罕见的事,或某些相反大自然规律的事;奇迹的本质是天主借着所发生的事对人说话。但是,这并不是用耳朵听的声音;因此,凡是缺乏相信能力的地方,就不会有真正的奇迹发生。
门徒们的信德仍然很微弱(40),因此他们害怕。但是,这已经是一个开始,他们向有这样能力的那位表达他们的害怕;并且询问:“这人到底是谁?”这是核心的问题。信德是:此时此刻在耶稣身上和全能的天主相遇。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天主教周至教区”、“本站讯”的所有内容,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。内容欢迎转载,但请注明出处。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本教区或本网站)”的内容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凡教区、堂区或个人投稿,版权虽属本网,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