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.27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

2025-07-27   思高读经推广中心   阅读量:759

常年期第十七主日

 

福音(你们求,必要给你们。)

恭读圣路加福音  11:1-13

有一天,耶稣在一个地方祈祷,完了以后,有一个门徒对他说:“主啊,请教给我们祈祷,就像若翰教给了他的门徒一样。”耶稣对他们说:“你们祈祷时要说:‘父啊! 愿你的名受显扬;愿你的国来临;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,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,如同我们也宽恕别人一样;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。’”

耶稣又对他们说:“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,半夜跑去他家叩门,对他说:‘朋友,请借给我三个饼吧!因为我有一个朋友旅行到了我这里,我没有什么可以招待他。’那人从里面回答说:‘请不要打扰我!门已经关上了,我们全家大小都已经上了床,我不能起来给你拿。’我告诉你们:他纵然不为了那人是朋友,而起来给他,也要因为他厚着脸皮一直请求,只好起来,把他所需要的一切拿给他。

所以,我告诉你们:你们求,就要给你们;你们找,就要找到;你们敲门,就要给你们开门。因为凡求的、就必得到;寻找的就会找到;敲门的就一定给他开门。你们中间哪一个作父亲的,当儿子要饼的时候,会给他石头呢? 或是要鱼的时候,会给他毒蛇呢?要鸡蛋的时候,会给他蝎子呢?你们虽然不好,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自己的儿女,何况在天之父,难道不更要将圣神赐给那些求他的人吗?”

 

 

经文脉络

路加福音以特别大的篇幅报导耶稣由加里肋亚前往耶路撒冷的“旅程”,其中的内容包含许多耶稣对门徒的教导,这个主日的福音便是其中一段以“祈祷”为主题的教导(路11:1-13)。

 

耶稣常常祈祷

四部福音中,路加最常提到耶稣常常祈祷(参阅:路3:24;5:15;6:12;9:29)。在耶稣祈祷之后,门徒请求祂教导如何祈祷,显示出耶稣的祈祷和一般人的祈祷不同;相同的情况也发生在若翰的门徒身上,但福音并没有报导若翰所给予的教导。面对门徒的请求,耶稣并没有讲述有关祈祷的“理论”,而是直接给予一个简短的祈祷格式 ─ 天主经。

 

天主是“父”

在祈祷文的开始耶稣称呼天主为“父”,这是初期基督徒祈祷的特色(参阅:迦4:6;罗8:15),但是耶稣使用这个称呼具有极大的独特性,其他的基督徒只有在圣神的感动下,才能称天主为父,而耶稣则是直接称天主为父,说明祂和天父之间独特的关系。

 

愿你的“名”被尊为圣

“名字”显示门徒们认识他们所呼求的神,这一位是他们直接祈求的对象。犹太传统认为直接称呼天主的名是亵渎的大罪;基督徒则在耶稣内经验到天主的恩赐和眷顾,能够尊崇天父的名为圣,做为信仰的响应(参阅:若12:28;则36:22-23)。

 

愿你的“国”来临

耶稣的宣讲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“天国”,这个祷文表达“天父之国”的特殊意义:在耶稣的工作中天国“已经”展开,但是“尚未”完全实现,因此耶稣教导门徒祈求“愿你的国来临”,祈愿天父早日完全统治一切。此外,根据古老教会的观点,耶稣再度来临之时也就是天国完全实现之日。

 

祈求日用食粮

“食粮”代表门徒们世上生活的必需品,但是,能否获得生活所需,并不完全掌握在人的手中,因此也是必须向天父祈求的恩惠。只祈求“每日”所需的食粮,不过于为生活忧虑,相信天主必会时时照顾(参阅:玛6:25-34)。

 

祈求宽恕罪过

“罪过”是人在神面前所有的错误行径,门徒们对这情况当然并不陌生。只有天主能够宽恕罪过,因此耶稣教导门徒祈求天主的宽恕,但祂同时也清楚指出,罪过得到宽恕的根本基础在于,我们也宽恕得罪我们的人。

 

祈求免陷于诱惑

“诱惑”的存在乃是人共同的经验,连耶稣也曾在旷野中经历“诱惑”(参阅:路4:13),对门徒们而言,“诱惑”自然更是一个严重的威胁(参阅:路8:13;22:31-32)。

祈求天主“不要让我们陷入诱惑”,是一种犹太的特殊表达方式,犹太思想将一切事都直接回溯到天主(参阅:玛4:1),因此这个祈求并非暗示天主会引人陷于诱惑,而是恳求天主保护我们不要陷于诱惑,表达我们知道自己的软弱,明了自己有陷于这种困境的危险,需要天主的救援。

 

综合反省(一)

“天主经”并不只是一个有关祈祷的例子,而是门徒们祈祷的基本模范,教导门徒以及所有的读者,祈祷不应只是反省、默想天主而已,更应该直接向神说出我们的祈求。

天主经所包含的祈祷意向帮助读者们在自己的祈祷中,一再地思考耶稣最关切的祈祷意向:耶稣称天主为父,这个关系使我们也能在信仰内称天主为父,学习耶稣基督以天主为生活的中心;知道世上的生活并不是理所当然,需要天主的保障;既然经验到自己的罪已被宽恕,因此有义务宽恕别人;并且应该意识到基督徒的生活常常面临各种诱惑的威胁,常常醒悟以避免犯罪。

 

锲而不舍,必得所求

在“天主经”之后,耶稣接着说了一个比喻,教导祈祷的根本态度。门徒们大概常常经历和比喻类似的情况,因此耶稣说:“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…”这个比喻的意义非常简明,强调只要锲而不舍地祈求,必定会得到答允(参阅:路18:1-8)。

耶稣还对这比喻提出更具体的解释,连续以三个命令句的形式简洁地说出,谁如果像这个比喻中的人一样,不断地“祈求”、“寻找”、“敲门”,他的祈求就必然会得到答允。

 

天主是爱人的慈父

最后耶稣讲述了一个以家庭情况为背景的比喻,教导门徒怀着信心祈祷。一般而言,父亲总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失望,因此没有父亲在儿子向他求饼时,给他石头;祈求鱼却给他毒蛇;或者要求鸡蛋却给他蝎子。如果上述的事情对并非十分圣善的门徒都是理所当然的,那么对于天主而言,更是自然而然的。

耶稣在结论中清楚地称天主为“父”,并强调祂将要由天上把“圣神”当作最好的礼物赐下。这种表达方式,可能暗示了路加团体的基本经验:团体中有人感到似乎并没有得到自己所祈求的“恩宠”,福音则教导,其实并非天主没有答允所求,而是祂赏给了他们更好的礼物。

 

综合反省(二)

耶稣教导门徒们恳切不懈地祈祷,耶稣的教导不但针对祂当时的门徒和初期教会的宣讲者,也及于今日的读者。激励我们不要因似乎看不见效果而放弃祈祷,反而必须持续不断地祈祷。

“天主经”的开始以及今天福音的结束都提到“天父”,这个称呼特别引人注意。基本上所有的祈祷都是在父、子之间的关系之中进行与完成,这是我们相信祈祷必定要得到应允的最深基础。“圣神”是天主赏给我们的最佳礼物,基督徒应该把所有的祈祷以及效果都放在天主的气息(圣神)之下来了解。

 
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天主教周至教区”、“本站讯”的所有内容,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。内容欢迎转载,但请注明出处。
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本教区或本网站)”的内容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3、凡教区、堂区或个人投稿,版权虽属本网,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。

教堂信息

服务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