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
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
福音(你已享尽了你的福,而拉匝禄却受尽了苦。现在他在这里受安慰,而你却应该受苦了。)
恭读圣路加福音 16:19-31
那时候,耶稣对法利塞人说:“有一个富翁衣饰华丽,每天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。另外有一个乞丐,名叫拉匝禄,满身长了疮,躺在富翁门口,指望用富翁桌子上掉下的碎屑充饥,但是只有狗来舐他的疮。后来,那乞丐死了,天使把他送到亚巴郎的怀抱里。那个富翁也死了,被人埋葬了。他在阴间受痛苦,举目一望,远远看见亚巴郎和他怀抱中的拉匝禄,便喊说:‘祖宗亚巴郎,可怜我吧!请打发拉匝禄用他的指头蘸点水,来凉润我的舌头吧!因为我在这火焰中非常痛苦。’亚巴郎说:‘孩子,你该记得你活着的时候,享尽了福,而拉匝禄却受尽了苦。现在他在这里受安慰,而你却应该受苦了。除此之外,在我们与你们之间,隔着一个巨大的深渊,因此,人愿意从这边到你们那边去是不可能的,从那边到我们这边来也不可能。’那人说:‘祖宗啊!那么就请你打发拉匝禄到我家里去,警告我的五个兄弟,以免他们将来也到这受苦的地方。’亚巴郎说:‘他们有梅瑟和先知,听从他们好了。’他说:‘不,祖宗亚巴郎!倘若有人从死人中复活,到他们那里去,他们一定肯悔改。’亚巴郎对他说:‘如果他们不听从梅瑟和先知,纵然有人从死人中复活了,他们也不会信服。’”
【经文脉络】
上个主日的福音讲述耶稣教导门徒正确使用财富的态度(路16:1-13),当时也有一些法利塞人在场,他们因此而嘲笑并批评耶稣,面对这个情况,耶稣驳斥法利塞人(14-18),最后向他们讲述今日的基督徒十分熟悉的“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”(路16:19-31)。
教会邀请信仰团体在这个主日感恩礼中,再次一起聆听这个比喻。整个比喻具有双重的结构,先是有关两个人物生前(19-21)与死后情况的描述(22-23),接着是两组对话(24-31);故事的推展生动有趣,我们按者顺序加以说明。
人物介绍(19-21)
比喻的一开始介绍两个主要的角色,一位富翁和一个乞丐。经文对于富翁的介绍非常简单,没有提及名字和住处,只强调他享受着极尽奢华的生活。
相对而言,有关乞丐的描述则详尽的多,不但详细说明他的悲惨窘境:孤独无助地躺在富翁家门口,身体暴露在狗群和各种危险之中;也指出乞丐的名字叫做“拉匝禄”。
“拉匝禄”是翻译成希腊文的名字,希伯来原文是“厄里厄则尔”,意思是“天主帮助”,这是犹太社会中常见的名字(参阅:创15:2;若11)。
二人的结局(22-23)
故事非常精简的描述拉匝禄的结局:他死后被送到亚巴郎的怀抱中,犹太传统相信亚巴郎早已经和天主生活在一起(参阅:路13:28;玛8:11)。比喻接着非常详细地按照犹太的思想方式叙述富翁的死亡、埋葬,以及他在阴间的悲惨境遇。
二人生前和死后的情况刚好对调:富翁在生前在豪宅内日日宴饮享乐,拉匝禄只能躺卧在豪宅门前,忍受野狗的侵袭;然而二人死亡以后,富翁却只能在阴间(天堂外)忍受折磨,痛苦地仰望在天堂内享福的拉匝禄。
第一段对话(24-26)
在富翁和亚巴郎的第一段对话中,自称是“儿子”的富翁求亚巴郎,派遣他所熟识的拉匝禄来减轻他的痛苦。亚巴郎却要他回忆自己和乞丐过去的生活,并且告诉富翁现在所转换的情况是合理的。亚巴郎的这段话反映出犹太传统有关“报复”或“报酬”的教导(参阅:路1:53,6:20-26)。
亚巴郎同时告诉富翁,人死后和生前的情况大不相同:在生前,如果富翁愿意便可以轻易地接近乞丐,但在死后,二人之间则存在一个不能跨越的鸿沟。
第二段对话(27-31)
第二段对话具有一个双重的结构,富翁首先呼喊亚巴郎为“父亲”!(主日感恩祭典翻译为“祖宗”,非常不恰当!)并向亚巴郎祈求另外一个恩典。这位富翁请求亚巴郎派遣拉匝禄去“警告”自己的弟兄们,好使他们能够得救。
“警告”一字按原文字义更好直接翻译为“作见证”,这是路加常常采用的初期教会宣讲常用的表达方式(参阅:宗10:42,17:31)。
亚巴郎回答富翁的话“活着的人有梅瑟和先知的教导已经足够”,也同样地反映初期教会的宣讲方式(参阅:路24:27、44;宗3:21-25)。
富翁则辩驳说:由亡者中带回来的讯息超越先知的教导,可以促使人“悔改”;亚巴郎却回答说:聆听复活者和聆听梅瑟与先知们其实是紧密相关的,不听从梅瑟和先知的人,也不会听从由死亡中复活的人。
整个比喻随着这个教导而结束,而这个结束语非常具有路加作品的特色:“悔改”本是一切宣讲的最终目标,而所谓“有人由死亡中复活了”,当然使读者立刻联想到耶稣基督。
和若望福音的关连
比喻的结尾所说的“纵使有人从死者中复活了,也无法使人信服”,使人想起若望福音11章耶稣复活拉匝禄的故事。根据若望所记载的故事,拉匝禄的复活不但没有让犹太宗教政治领导人物相信耶稣,反而促使公议会做出杀死耶稣的决议。
【综合反省】
这个比喻以对话的形式描述富翁的命运,对读者提出深刻的教导,整个叙述含有高度的“警告”意味。警告当时的听众以及日后的读者,不要和这位“富翁”一样,应该按着生命的法律善度生活,以免成为“聋子”,以致于连由死亡复活者所带来的讯息也无法聆听。
就整个路加福音第16章的脉络来看,路加运用这个故事指责当时信仰团体的敌人,控诉他们大多贪爱钱财,因此而不接受耶稣复活的福音喜讯。对今日的读者而言,主基督也借着这个故事警告我们钱财的危险。
但是福音并未通盘否定钱财的价值,而是指出财富可能使人盲目,把人引入绝对的自我中心,自己封闭心门,无法对先知的教导以及复活的喜讯开放,更看不见生活周遭需要援助的弟兄姊妹。
1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天主教周至教区”、“本站讯”的所有内容,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。内容欢迎转载,但请注明出处。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本教区或本网站)”的内容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凡教区、堂区或个人投稿,版权虽属本网,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。
